時間管理, 書籍推薦, 習慣養成, 自我成長

你不是不夠努力,是方法錯了!《最高自律力》教我自律不再靠硬撐!

你是不是也曾懷疑自己:「為什麼我總是堅持不久?」

每次下定決心早起、減肥、存錢、戒手機,撐個幾天就又回到原點。是不是代表我很懶惰、不夠自律?

其實不是你不夠努力,而是你的方法搞錯了。

最高自律力》這本書,作者「Time剛剛好」給了一個全新的觀點:真正的自律不是硬撐,而是設計出能自然堅持的生活系統。

今天這篇文章,就帶你一步步拆解書中六大重點,並從真實生活的角度,幫你打造屬於自己的無痛自律策略。

一位疲憊的人坐在床上,鬧鐘響起;字幕:「我為什麼總是堅持不了?

書名:《最高自律力

作者:Time剛剛好

這本書打破傳統對「自律」的迷思。作者指出,自律不是靠死撐硬熬,而是透過「行為設計」與「生活環境調整」,讓你自然走向穩定、長期、無痛苦的自律人生。

不需要意志力爆發、不需要靠自我譴責,而是從降低門檻、打造預設流程、移除誘惑、給自己正向反饋開始,建立一套能夠長久維持的生活系統。

如果你曾經在習慣養成中挫敗、反覆放棄,這本書將為你帶來全新的理解與方法。

最高自律利重點整理

1. 自律不靠意志力,而靠「設計」

很多人以為自律就是靠「拼命忍耐」,但作者說:意志力就像肌肉,一直用會疲乏。

真正高效的自律,其實是透過「自動化設計」,讓你不需要選擇,就能做對的事。

📌 例如:每天早上起來直接看到瑜珈墊→自然做伸展操;把水果擺在桌上→比泡麵更容易拿到。

👉 延伸閱讀:為什麼好習慣比意志力重要?看《原子習慣》的系統化養成法。

還有,當你替自己設定一個預設的生活流程時,做正確的選擇就會變得「不需要思考」。這一點也與《最高學以致用法》中提到的”預設行為”概念相呼應。

生活中的例子很多:

  • 在辦公桌上放耳塞,而不是滑手機 → 預設自己進入專注狀態。

  • 在冰箱門貼上「晚餐前不要打開」字條 → 避免無意識吃零食。

這些看似簡單的設計,其實就是強大的自律裝置。

2. 環境大過個人意志

作者強調:「你不是沒有自律力,而是身處一個不利的環境。」

你可以想像:如果你在減糖,卻每天坐在滿是蛋糕的咖啡廳裡,怎麼可能不破戒?

所以,比起強迫自己不吃,不如從源頭「改變環境」——根本不讓蛋糕出現在你視野中。

有讀者分享,光是把手機搬離臥室,就成功戒掉了三年來的熬夜習慣。他說:「不是我變強了,是我讓誘惑消失了。」

👉 推薦書單:與環境設計有關的習慣書籍還有《一小時的力量》,教你如何創造屬於自己的高效空間與時間結構。

這也對應到我們網站中「時間管理」與「自我成長」這兩個分類的重要性。時間與空間的環境,往往直接決定我們能否持續做一件事。

3. 建立「最低門檻行動」

太多人一開始訂目標就太大,像是「每天跑5公里」、「每天寫2000字」,結果三天後就崩潰。

作者提出一個核心概念:「最低門檻行動」。

也就是:設定一個「小到不可能失敗」的行為作為起點。

📌 例如:

  • 每天出門快走5分鐘,而不是逼自己跑5公里。

  • 每天打開記事本寫一句話,而不是要求日更部落格。

  • 每天打開儲蓄App看帳戶,而不是要求馬上存下萬元。

👉 延伸閱讀:在《小錢滾成大財富》中也談到,投資與儲蓄習慣可以從最小單位開始養成,只要能「滾起來」,就會產生複利效果。

這種做法能有效降低壓力,並且產生「我做到了」的微小成就感,進而累積出長期的堅持力。

4. 拆除「完美主義」陷阱

很多人對自律最大的誤會,就是覺得「要做就要做到滿分」,但這種想法正是讓你半途而廢的陷阱。

作者強調,自律是一條折返跑,不是一條筆直道路。

一位全職媽媽想養成早起讀書的習慣,結果第一週失敗三天,她一度想放棄。但她改變心態後,只要成功一天就打勾,慢慢地,她一週能堅持五天以上。

👉 這觀念和《複利效應》所強調的「微小行動不斷累積」不謀而合。

重點不是你有沒有完美達成目標,而是你能不能一次次「重新站起來」。就像《上癮式存錢》中說的,錯誤不是問題,重複錯誤才是。

5. 建立正向反饋機制

要讓習慣能持續,不能只靠理性,還要能「感覺到好處」。

作者建議,每完成一次自律行動,就給自己一個小獎勵或正面標記

有讀者說,她在習慣追蹤表上,每完成一件事就貼一張亮片貼紙。幾週下來,那些閃亮亮的視覺效果成了她持續的動力。

另一個例子是設定「完成一週就能喝一杯珍奶」的激勵制度。這些即時的小確幸,會讓大腦自動釋放多巴胺,增加持續動力。

👉 這也連結到「習慣養成書單」、「時間管理書單」等標籤常見主題:持續力是靠設計出來的,不是硬撐來的。

6. 自律是一種情緒修復力

這一點非常特別:真正的自律,往往不是來自強大,而是來自理解與接納。

很多時候我們「不自律」,其實是情緒在作祟。

你可能因為工作壓力太大、失戀、家庭衝突等情緒波動,導致沒動力、亂吃、想逃避。

作者指出,真正的自律力來自能覺察情緒並溫柔安撫自己。

書中提到一位上班族,每逢週一就崩潰大吃。後來她開始寫感受日記+安排週日放鬆活動,情況明顯改善。

👉 與此主題相關的分類有:「情緒心理」、「人生規劃」、「自我成長

👉 推薦閱讀:《我可能錯了》、《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》都是非常溫柔的情緒療癒書單。

六格漫畫,展示透過環境設計建立自律習慣。包含換掉垃圾食物、床邊放瑜珈墊、冰箱貼提醒紙條、使用習慣追蹤表,以及寫日記處理情緒。

推薦給誰:

以下這些人,非常適合閱讀《最高自律力》:

  • 想建立「早睡早起」、「運動」、「寫作」、「讀書」等習慣卻總是半途而廢的人

  • 試過很多APP打卡、行事曆規劃,但都無法堅持的人

  • 覺得自己做事總靠一股衝動,卻沒有節奏感、缺乏持續性的人

特別推薦給已經閱讀過《原子習慣》、《一小時的力量》、《最高學以致用法》、《自律的本質》、《複利思維》這幾本書的讀者,會有更多共鳴與連結。

閱讀心得:

這本書不是教你如何更拼命,而是教你如何更聰明。

從降低門檻、改變環境、預設流程、增加正向反饋,一步步打造屬於你的「懶人版自律系統」。

如果你曾經因為失敗的自律計畫而氣餒,那這本書會給你一種全新的希望:

自律不靠壓抑,而靠設計。不是逼自己撐住,而是讓自己不需要撐住。

如果你也想打造自己的自律系統,不妨就從今天開始:

✅ 設計一個你最容易做的小動作(例如:閱讀一頁、運動一分鐘) ✅ 嘗試移除一個最干擾你的環境變數(例如:手機APP通知) ✅ 記錄每次完成後的感覺,為自己加分

你會發現,不用苦撐,也能養成習慣,甚至開始期待每天的進步。

延伸閱讀:持續打造你的理財成長力

如果你對打造生活規律、提升執行力有興趣,以下幾篇也是【自我成長】與【習慣養成】領域的實戰精華:

  • 👉 想從小事開始改善人生?看看《原子習慣》怎麼說(分類:習慣養成

  • 👉 每天只需要一小時,《一小時的力量》教你建立自我進化系統(分類:時間管理

  • 👉 學會學以致用,《最高學以致用法》教你如何將知識變行動(分類:閱讀技巧

  • 👉 建立財務秩序也靠習慣,《上癮式存錢》帶你用行為設計改變金錢人生(標籤:理財書推薦

  • 👉 思維決定行動,《致富心態》讓你用正確的心態理財與自律(標籤:自我成長必讀

你也可以從以下分類與標籤繼續探索更多相關主題:

一張三格漫畫,描繪一個人從壓力大、難以自律,到透過簡單方法變得輕鬆有成就。畫面包含閱讀一頁書、關閉手機通知等情境,風格明亮清新

想開始打造自律系統?從這本書開始

如果你也想閱讀《最高自律力》,現在就可以透過下方連結購買:

👉 📘點我前往博客來購書】《最高自律力

適用電子郵件訂閱網站

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訂閱網站的新文章,使用電子郵件接收新通知。

一起加入其他 1 位訂閱者的行列
, ,
書籍推薦, 理財思維, 自我成長

為什麼你努力卻還是存不了錢?從《塔木德-猶太人的致富聖經》看懂5本打造財富心態的理財書

你是否曾經想過:為什麼猶太人,在世界上各個角落中,總能在財富、教育、商業上有著卓越成就?

塔木德-猶太人的致富聖經》這本書,正是帶我們走進猶太民族財富智慧核心的門票。書中濃縮了《塔木德》中關於金錢、信用、教育、時間、家庭等各面向的思維方式,讓現代人可以從這些千年智慧中,學到真正穩健致富的思路。

本篇文章不只是一本書的介紹,更是一場對「長久致富」觀念的深度對話。我會整理出書中的六大重點觀念,輔以實際生活案例,幫助你把這些觀念應用到你每天的理財與人生規劃當中。

一隻戴眼鏡的卡通狐狸坐在財商書上,手握發光金幣,指著一張上升趨勢的圖表,背景是溫馨的書房

塔木德-猶太人的致富聖經》揭示猶太民族千年來的致富邏輯,從誠信、教育、風險分散到知識投資,教你如何建立真正穩健的理財觀。

本篇文章深入解析六大核心觀念,並輔以真實案例,幫助你實踐富足生活。

塔木德-猶太人的致富聖經重點整理

1. 財富不是目的,是服務的工具

猶太智慧從不鼓勵「為錢而錢」,他們相信錢是一種資源,用來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易、創造與價值傳遞。

📌 案例: 書中提到一位猶太商人,將公司營利的一部分長期捐贈給教育機構,因為他相信「教育」才是創造未來財富的關鍵。他的公司因此深獲顧客與社會尊敬,品牌價值也隨之提升。

他們的思維核心與我們在理財思維中提倡的「財富是選擇權」十分接近,而像《致富心態》、《富爸爸,富女人》、《小錢滾成大財富》等書也不約而同地強調了「有錢並非炫耀,而是為了做對選擇」。

猶太人從不以「累積金錢」為終點,而是將金錢視為放大人生影響力的工具。這樣的價值觀,也值得我們在人生規劃自我成長的過程中,重新思考:「我現在努力賺的錢,想換來什麼樣的生活?」

 

2. 不賭運氣,只重紀律:分散風險的智慧

塔木德中有一段話:「把你的財富分成三份:一份放在地、一份放在海、一份留在手中。」這其實就是早期的資產配置觀念。

這種分散風險的習慣,也體現在猶太人日常生活中。例如他們經常鼓勵孩子培養多種技能,創造多種收入來源,這與我們熟悉的創業副業邏輯十分類似。

📌 案例: 一位兼職家教的社工媽媽,利用每週末幫小朋友補課賺收入,平日則固定投資每月收入的15%於低成本指數型基金。她說:「我不懂股市,但我懂風險。」

與其追求快速暴富,不如學會如何分批布局、長期持有。這也是《持續買進》、《小錢滾成大財富》中一再強調的「不要抓高低點,只要持續前進」。

 

3. 教育與智慧,是最強的資產

塔木德說:「你可以偷走我的錢財,但偷不走我腦袋裡的知識。」猶太人對學習的熱愛,從幼年就開始培養,重視「問問題」甚至勝過「給答案」。

📌 案例: 書中提到一名父親,每天晚上會帶著孩子一起讀《塔木德》,引導他思考「如果你是書中的主角,你會怎麼選擇?」結果孩子不僅培養邏輯能力,也練就了表達與說服力,日後成為一名成功律師。

這樣的學習氛圍,也非常呼應我們在習慣養成書單閱讀技巧中看到的精神。學習不是一時興趣,而是一生持續的系統。

而像《原子習慣》、《雪球速讀法》、《致富心態》這些書,其實都在教你怎麼打造一個「讓學習變簡單、讓思考變習慣」的環境。

 

4. 信用重於黃金:誠信是長期經營的本錢

猶太人的經商方式非常講究誠信,在《塔木德》中甚至記錄了許多故事,是在教人「就算吃虧,也不能失信」。

📌 案例: 書中講到一位商人,某次運送錯誤商品,客戶尚未察覺時,他便主動聯繫並全額退款。對方大為感動,反而成了他的長期合作夥伴,並主動介紹更多客戶。

對於正在創業、副業、經營個人品牌的你來說,這其實就是最寶貴的「無形資產」。我們在新手必讀書單中推薦過的《斜槓青年》、《我用死薪水輕鬆理財賺千萬》也都有提到這個概念——長期回報,來自一開始的信任感

 

5. 問對問題,是理財的起點

猶太人習慣用提問來學習。他們相信,比起照本宣科,提出關鍵問題才能訓練思辨、啟動學習動機。這不只是教育方法,更是財務策略。

📌 案例: 書中提到某家庭理財課程中,老師請大家寫下:「你目前的理財習慣背後,有沒有一種情緒在主導?」結果多數學員才驚覺,自己其實是因為「焦慮」或「恐懼」才做某些選擇。

這個概念與我們在情緒療癒書單常見的《被討厭的勇氣》、《從負債2000萬到心想事成每一天》如出一轍—— 解決金錢問題,往往要從心理根源著手。

 

6. 財富,不只是存錢而是選擇權

猶太智慧強調:「真正的自由,是你可以選擇你怎麼工作、何時休息、和誰來往。」

這就是財富真正的定義:不是炫耀,而是選擇權。

📌 案例: 書中提到一位醫師,為了陪伴孩子成長,選擇轉為兼職醫療顧問。他說:「我寧可少賺一些錢,也不要錯過孩子的童年。」這樣的選擇,來自他長期穩健投資累積的安全感。

這與《上癮式存錢》、《小狗錢錢》、《致富心態》三本書不謀而合——他們都在告訴你:理財不是終點,是讓你活得更像自己的手段。

睿智的擬人化狐狸,周圍有《原子習慣》《致富心態》等書,講解從心態與習慣建立財富的概念

推薦給誰:

這本書適合這幾類人:

  • 想建立「有價值的財富觀」的新手理財族

  • 對猶太文化與思維邏輯感興趣的讀者

  • 想透過日常改變提升財務穩定度者

  • 人生規劃情緒療癒書單中尋找方向的人

  • 對經典智慧有學習熱情的內容創作者

如果你曾看過《致富心態》、《原子習慣》、《小錢滾成大財富》,那這本書會讓你更理解,致富不是追錢,而是選擇如何活著。

在溫暖色調的漫畫場景中,一隻學者風格的狐狸用金幣和圖表說明財富心理學

閱讀心得:

《塔木德-猶太人的致富聖經》不只是一本理財書,更是一本生活哲學書。

它教我們:

  • 錢只是工具

  • 教育與智慧才是真資產

  • 誠信與紀律比投機重要

  • 財富的意義,是讓你過想要的人生

這本書用千年的智慧,幫助我們找回「穩穩過好日子」的路。

如果你也想從根本改變金錢觀念,培養健康的財務思維, 歡迎你在下方留言告訴我:

你從猶太智慧中學到的最深一點是什麼?

也別忘了分享給正在找理財方向的朋友們~讓這份千年智慧,成為更多人通往自由的指南針。

延伸閱讀:持續打造你的理財成長力

如果你喜歡《塔木德-猶太人的致富聖經》這種結合心態與策略的書籍,也可以參考以下幾本同樣深具影響力的財商書:

  • 📘 《致富心態》
    解析金錢背後的心理行為模式,適合剛開始理財、常因情緒影響判斷的人。

  • 📘 《小錢滾成大財富》
    給理財小白的最佳入門書,用簡單動作建立金錢秩序感與長期安全感。

  • 📘 《上癮式存錢》
    教你打造「不靠意志力」的存錢流程,透過行為設計改變財務結果。

  • 📘 《持續買進》
    以資料科學的角度證明,只要持續投資,就能創造長期複利的財富增長。

  • 📘 《原子習慣》
    從習慣微調開始,讓「理財這件事」不再是壓力,而是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

👉 你也可以瀏覽我們網站的分類專區:理財思維人生規劃自我成長,更多關於金錢觀、財務自由、與生活選擇權的延伸內容都在裡面。

 

插畫中的狐狸導師在舒適的圖書室中講授財務智慧
適用電子郵件訂閱網站

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訂閱網站的新文章,使用電子郵件接收新通知。

一起加入其他 1 位訂閱者的行列
, ,
情緒心理, 書籍推薦, 理財思維, 自我成長

《致富心態》揭露:你不是不會理財,而是不懂金錢背後的心理學!

你是不是覺得,只有擅長計算、會抓波段、懂得投資的人才會變有錢? 其實,大錯特錯!

摩根.豪瑟在《致富心態》這本書中指出:「變有錢」這件事,與IQ無關,而是和我們面對金錢時的行為和心態最有關。

也就是說,真正讓人致富的,不是聰明,而是「行為一致性」與「心理韌性」。

今天這篇文章,會帶你一步步認識這本被《紐約時報》與《富比世》一致推薦的超人氣財商書。用生活化、實際的案例,讓你看見金錢背後的行為心理學。

一幅漫畫風格的畫面,人物站在岔路口,一邊是混亂的股市交易場景,另一邊是穩定儲蓄與閱讀理財書籍的畫面

致富心態:關於財富、貪婪與幸福的20堂理財課

作者:摩根.豪瑟(Morgan Housel)

《致富心態》不是教你如何挑股票,也不是給你操作建議,它教的是一個更根本的東西「你如何看待金錢」。

作者摩根.豪瑟是一位金融作家,他發現:真正決定財富積累與否的,不是數學或投資技巧,而是我們的行為與心態。

這本書用輕鬆的語氣,道理卻非常深刻,是你建立長期金錢觀的絕佳起點。

不管你是理財新手、或是常感財務焦慮的你,這本書都會給你一種全新的視角。

致富心態重點整理

一:不是你太笨,是你沒搞懂「運氣與風險」的比例

你有沒有發現,有些人明明比你努力,卻一輩子賺不到大錢;反過來,有些人靠著時機、背景,短短幾年就累積可觀財富?

豪瑟告訴我們:「成功和失敗,背後都有運氣和風險的影子。」

舉例來說,像比爾蓋茲之所以成為科技巨頭,不只是因為他厲害,而是他在高中時就能接觸到電腦,這在1970年代非常稀有。而他高中同學肯特,也一樣聰明,卻因事故早逝。

這提醒我們:在看別人的成功時,要保持謙遜;在面對自己的失敗時,也別太苛責。

就像《雪球速讀法》所提倡的,不要只看結果,而要看到背後的過程與邏輯。這樣才能對世界保持客觀的理解,減少偏見與誤判。

所以若你還在懷疑自己:「為什麼我這麼努力卻還是不夠好?」那就該從了解「風險」開始,學會接受結果的不確定性。

延伸閱讀:自我成長情緒療癒書單相關主題

 

二:致富靠冒險,守財靠節制

很多人以為賺錢的關鍵是「眼光準」,但其實累積財富更需要「能守」。

致富靠的是機會、風險與勇氣,但真正讓財富長久的是「節制」與「穩定性」。

書中提到一個案例,一位靠房地產投資致富的女性,後來因為貪心過度槓桿操作,最後反而破產收場。這不是技巧不好,而是「沒有守住節制」。

反觀《持續買進》的作者 Nick Maggiulli,他提倡只做簡單的事:持續投入、不要停,少操作、長期持有。

同樣地,《小錢滾成大財富》也強調用常識投資,而不是過度自信。你只需要守好基本動作,財富就會自然滾出來。

延伸閱讀:理財思維習慣養成書單

 

三:財務自由的關鍵,不是收入,而是「可控時間」

「自由」,才是財富的最終定義。

我們以為財富是銀行數字多寡,但豪瑟說:「最奢侈的生活,是你可以選擇怎麼度過每一天。」

像《我用死薪水輕鬆理財賺千萬》的作者 Andrew Hallam,就是透過紀律儲蓄與投資,在40歲前財務自由,開始周遊列國。不是因為他收入特別高,而是他重視「可控時間」。

我們努力工作、拼命賺錢,最終想要的,不就是那份自主權嗎?

所以如果你也想過「有選擇的生活」,請先從減少不必要開支、設定財務目標開始。用《上癮式存錢》的行為設計法,把存錢變成一種自動化儀式。

推薦標籤:新手必讀書單人生規劃

 

四:合理比理性更重要

你曾經為了「最划算的投資組合」而焦慮嗎?

豪瑟打破這種完美思維:「合理的選擇,比理性的模型更實際。」

因為人不是機器,不會完全照數據走。你要的是能長期執行、不會半途而廢的選項。

比如你若無法忍受股市大跌,那你就不要用高波動的資產組合。就像《股息Cover我每一天》的方式,每月穩定配息,讓你投資更安心,心理更穩定。

你也可以參考《複利效應》,把小行動持續做,就能讓成果像雪球一樣滾起來。

延伸閱讀:閱讀技巧自我成長必讀

 

五:少即是多,複利來自「持續穩定」

我們常追求複雜的策略,但事實上,真正能致富的,是「一件事做久」。

書中提到一位倉管員,月薪不高,卻靠著每月定投指數基金,在退休時累積了數百萬資產。他沒有任何高級知識,但有的是紀律與長期觀。

像《複利效應》的 Darren Hardy 提醒我們:每天的小選擇,會疊加出人生大結果。

這不只適用在理財,也適用在學習、健康、關係等各方面。

標籤推薦:習慣養成書單自我成長必讀理財書推薦

 

六:最好的理財建議,是「學會知足」

最後一點,也是整本書最溫暖的提醒:「知足,才是最大的自由。」

我們很容易掉入比較陷阱,總想賺得更多、擁有更好,但豪瑟說:「與其追求別人的生活,不如定義自己的滿足。」

這讓我想起《被討厭的勇氣》的哲學:你不用滿足別人的期待,而是活出真正想要的樣子。

很多財富焦慮,其實源於社群媒體與周遭期待。當你學會不比較、肯定自己擁有的,就能擁有穩定而踏實的心。

財富,不只是金錢,也是一種心態。

一張鮮明對比的漫畫插圖,左側是焦慮的投資人盯著股市螢幕,右側是一位人正在存錢、投資並閱讀《The Psychology of Money》一書

推薦給誰:

如果你是以下幾種人,那這本書一定會對你有幫助:

  • 剛踏入職場,想建立正確金錢觀的新鮮人

  • 每月收入穩定,但總是存不到錢的上班族

  • 曾經失敗投資、對金錢失望的你

  • 想追求財務自由,但不知從哪裡開始的人

  • 一直覺得「理財」太難、不知道該聽誰的建議的你

📖 如果你也喜歡像《雪球速讀法》的宇都出雅巳那種「通俗、實用又能馬上應用」的知識型書籍,《致富心態》會讓你讀得下去,也真的學得會。

一邊展示高風險的股市操作與緊張情緒,另一邊則是內心平靜的財務習慣,如定期儲蓄與學習金錢心理學,畫面中央有個人正邁向這條理性之路

閱讀心得:致富是一種選擇,更是一種心態

看完這本書後,我的最大收穫是

金錢,不只是工具,更是鏡子。它映照出我們對未來的焦慮、對風險的恐懼、對幸福的期待。

與其說這是一本理財書,不如說它是一本讓你重新思考「什麼是好人生」的心理學書籍。

它沒有複雜公式、也不推薦哪支股票,只是一步步幫你建構出最紮實的「財富心態」。

如果你覺得自己財務總是失控,不妨從這本書開始,讓自己重新定義與金錢的關係。

你可以從以下幾個小行動開始:

  • 每月記帳一次,觀察自己的金錢情緒

  • 設立自動扣款,為自己未來預留投資金

  • 每月閱讀一本理財思維類書籍,強化財務肌肉

  • 每天睡前寫下「我今天對錢最安心的一刻」

只要每天前進一小步,你就會離「有錢又幸福」的人生更近一步。

一張鼓舞人心的漫畫圖片,主角拒絕壓力重重的炒股之路,選擇一條有紀律、長期規劃的致富方式

延伸閱讀:

如果你讀完《致富心態》還意猶未盡,這裡有幾本風格類似、觀念實用的書推薦給你:

  • 《小錢滾成大財富》:Ben Carlson 用生活化語言解釋理財常識,讓你明白「簡單的策略反而最有力量」。

  • 《持續買進》:資料科學家的真實驗證,證明懶人投資法才是致富王道。

  • 《上癮式存錢》:從心理學角度出發,讓存錢變成快樂的習慣。

  • 《複利效應》:Darren Hardy 的經典作品,從行為開始改變財務命運。

  • 《我用死薪水輕鬆理財賺千萬》:平凡人也能靠紀律達到財務自由的證明。

想讀這本書?我幫你整理好連結了

📣 如果你對《致富心態》這本書有興趣,歡迎點擊下方我整理的官方購書連結。這不僅能讓你快速入手好書,也是在支持我持續創作的方式之一!

👉【立即購買《致富心態》】點這裡看優惠

我自己就是因為看了這本書,改變了很多過去「總想賺快錢」的錯誤觀念,也開始更有耐心、願意相信時間的力量。

如果你也想建立屬於自己的致富心態,現在就是最好的起點!

適用電子郵件訂閱網站

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訂閱網站的新文章,使用電子郵件接收新通知。

一起加入其他 1 位訂閱者的行列
, ,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