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天只要一小時,就能改變人生:《一小時的力量》6大關鍵啟示

你有沒有這種感覺?每天早上起床後,整天就這樣被行程追著跑,忙到最後一刻,卻覺得一事無成?《一小時的力量》這本書,就是針對這種「人生被別人掌控」的狀態,提供一個超簡單但超有效的解法。

作者艾德莉安・赫伯特(Adrienne Herbert)是英國健康教練與熱門播客主持人,她用一句話貫穿整本書:

「每天一小時,全力為自己而活。」

這一小時,不是滑手機,也不是趕著打卡上班,而是你每天早上刻意保留的一小段時間,只做能讓你成長的事。別小看這60分鐘,它可能是你邁向人生重大改變的起點。

每天早晨一小時打造成功習慣的晨間儀式

一小時的力量》(Power Hour)是一本專為現代人打造的自我成長指南,由健康教練、播客主持人、運動員、也是母親的 Adrienne Herbert 所著。她提出一個簡單卻強大的概念:每天早上花一小時,專注在讓你人生前進的事上,無論是學習新技能、健身、冥想、還是規劃夢想。

這不是一本教你燃燒自己追求效率的書,而是一種鼓勵你「為自己活」的生活方式。透過這個「Power Hour」,作者親身實踐如何從生活混亂中找回目標與熱情,也帶領讀者一步步養成屬於自己的成功習慣,實現理想中的人生。

一小時的力量重點精華

一、打造你的「全力一小時」:從混亂早晨轉向有意識生活

當你早上睜開眼的那一刻,是拿起手機開始滑社群,還是先為自己留下一段寧靜、專屬的時光?

一小時的力量》第一個核心觀念,就是「你必須為自己保留最有價值的那段時間」。這段時間並不長,僅僅一小時,卻能讓你整天的情緒與效率完全不同。

作者強調,不是你沒有時間,而是你把時間給了別人。真正的自律,就是在一天開始前,先做屬於自己的事。

我們生活中有太多外在干擾——老闆、客戶、家庭、訊息轟炸——但在一天真正開始之前的清晨,只有你和你自己。

這時候,你可以選擇為目標而行動,也可以選擇繼續拖延。如果你總覺得生活「被追著跑」,那就試著把這個一小時當作是你和命運約會的時光。

一位自由工作者在書中提到,過去他每天早上九點才起床,然後被Email與客戶訊息壓得喘不過氣。

後來他開始實踐「一小時行動表」:每天早上六點半起床、冥想10分鐘、閱讀20分鐘、寫作30分鐘。不到三個月,他的收入提升了50%,而且壓力更小、生活更有掌控感。

這個觀念與我們【時間管理】類別文章的主題息息相關,像是《把時間買回來》就主張:「我們不是沒時間,而是沒優先順序。」

二、習慣從環境養成,不靠意志力硬撐

許多人無法持續早起,或者建立晨間儀式,並不是因為不夠努力,而是環境沒有幫助你成功。書中提到一個重要原則:「習慣的養成來自設計力,不是意志力。」

這代表你要為習慣創造一個容易成功的環境。例如你想早起閱讀,那麼就不要把手機放床邊,而是放在遠處

把書放在床頭,一醒來就看到它。你想運動,就把運動鞋提前一天擺好,讓它變成視覺提醒。

作者曾輔導過一位職場媽媽,她的生活非常忙碌,總說「我真的沒時間」。

但她願意每天提前30分鐘起床,在廚房小角落放一本書與瑜伽墊,一邊讀書一邊拉筋,堅持一個月後,她情緒穩定了很多,也開始規劃副業。

她說:「我不是沒時間,是我把這時間還給了自己。」

這部分也呼應了【習慣養成】主題的關鍵邏輯,例如《原子習慣文章》中提到的「讓好習慣容易出現」。也推薦閱讀我們在習慣養成書單整理的其他實用書籍。

 

三、從身體開始強壯你的意志力

現代人談成長、談成功,但往往忽略了身體層面。艾德莉安自己是馬拉松跑者,她非常強調:「身體是成長的根基,運動帶來的是主動感與控制權。」

早晨的運動,不一定要是跑10公里、健身房爆汗,而是適度激活身體機能。例如伸展操、瑜伽、快走、呼吸練習,讓你在晨光中甦醒。

這些動作釋放內啡肽、啟動副交感神經系統,讓你整天更冷靜、更有行動力。

一位創業者在書中分享,她長期靠咖啡因提神,後來轉而每天早上做20分鐘的肌力訓練,沒想到不但更有精神,連創意思考都更敏銳,甚至減少中午的暴食習慣。

她說:「運動讓我找回自己的主動權。」

這部分和【自我成長】類別的精神一致,在我們的自我成長必讀書單中也能看到類似觀點,像《最高自律力》就提到:「身體是意志的容器,先動身體,才能動大腦。」

 

四、用具體行動打造你的「成就感肌肉」

成功不是靈感爆發,而是日常積累。

書中提到一個實用技巧:「將抽象目標具體化,拆解為每日任務。」

你想寫一本書,不要說「我想出版書」,而是設定每天500字。你想學新語言,就每天記5個單字。每天都完成一些「可衡量的進度」,你的自信與成就感也會穩定成長。

這種做法強化了心理學中的「自我效能感」(self-efficacy),就是相信自己可以完成事情的感覺。一旦這種感覺累積夠久,你會自然而然變成一個有行動力的人。

這種拆解與每日累積,也很適合應用在【創業副業】主題中,像《斜槓青年》就曾說:「夢想不是一次完成,而是被日常的行動積出來的。」

你也可以參考我們在新手必讀書單中對這類目標管理書籍的整理。

五、情緒不是敵人,而是導航工具

很多人無法早起、無法堅持,其實不是因為懶,而是「情緒能量太低」。

你如果昨天加班到深夜、壓力很大,自然隔天起不來。你如果覺得人生無望,也不可能早上興致勃勃做冥想或閱讀。

所以書中提醒:「你的情緒狀態,決定你能不能堅持改變。」

早上的一小時,可以是你的「情緒回復站」,用來清空雜念、進行感恩練習、寫下三件值得開心的事、或純粹坐著深呼吸,讓焦慮不要主導你的一天。

這也是【情緒心理】主題的核心,像《與情緒和好》也提到:「壓抑情緒只會讓你失控,觀察它、善待它,你才有力氣走下去。」你也可以從情緒療癒書單找到更多實用工具。

 

六、成功不是逼自己,而是選擇「為誰努力」

書中最後一章談到一個很溫柔卻深刻的概念:「很多人努力,不是為了自己,而是為了不讓別人失望。」

你每天工作、賺錢、跑業績,是真的為自己?還是為了老闆、為了家人期待、為了同儕比較?

艾德莉安提醒讀者,真正的改變,必須建立在「你願意為自己出發」。這一小時,就是你每天向自己承諾:「我值得過不一樣的生活。」

這也回到我們【人生規劃】分類的本質:你要的人生,該由你來定義。無論你選擇什麼形式的成長,重點不是「多成功」,而是「這是不是你真心想要的樣子」。

用運動與閱讀開啟高效的一天,實踐全力一小時

一小時的力量推薦給誰:

  • 對現狀不滿,但不知道怎麼改變的人

  • 想建立晨間儀式,讓每天更有掌控感的人

  • 工作很忙、但仍希望為自己保留空間的人

  • 喜歡《原子習慣》、《晨間日記的奇蹟》這類自我成長必讀書籍的人

  • 剛開始培養閱讀或目標實踐習慣的新手必讀書單讀者

從原子習慣到自律生活,建立可持續的成功系統

閱讀心得:你不缺動力,你缺的只是「為自己的一小時」

書中沒有什麼神奇技巧,只有一個核心理念:

「留一小時給自己,你的人生就會回到你手上。」

這60分鐘,可能一開始讓你痛苦,但三週後,它會變成你一天中最期待的時光。從每天早上的第一小時開始,你會逐漸長出一種新的自我。

如果你也想找回人生的主控權,不妨試試從明天開始,設定你的「一小時儀式」:

  • 提前15分鐘起床

  • 不看手機

  • 做一件讓你成長的事(閱讀/寫作/運動/冥想)

從現在就開始練習,3週後你會感謝現在的自己。

情緒管理與感恩日記是早晨儀式的關鍵組成

延伸閱讀:

如果你對《一小時的力量》這本書的觀念感興趣,接下來這幾篇文章你一定也會受益匪淺。它們將幫助你在【時間管理】、【習慣養成】、【自我成長】等方向持續進化:

📘《原子習慣》:從根本改變習慣的底層邏輯,讓你每一天都變得更好。(搭配習慣養成書單

🕒《把時間買回來》:教你如何不再被事情追著跑,把一天的主導權搶回來。(搭配時間管理書單

🧘‍♀️《最高自律力》:學會在情緒與懶惰之間找到平衡,建立可持續的自律系統。(搭配自我成長必讀

🧠《情緒急救》:不是不努力,而是你沒先療癒自己,學會情緒照護才能走得長遠。(搭配情緒療癒書單

🚀《斜槓青年》:把「一小時的力量」轉為創業起點,發展多重職涯的實戰手冊。(搭配新手必讀書單

這些書籍與觀念,與《一小時的力量》相輔相成,可以幫助你建立更完整的人生系統與實踐架構。無論你是想精進【時間管理】、設計晨間儀式、還是找回自我掌控感,這些延伸閱讀都是絕佳參考。

 

打造個人專屬的晨間黃金時光,實現自我成長
適用電子郵件訂閱網站

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訂閱網站的新文章,使用電子郵件接收新通知。

一起加入其他 1 位訂閱者的行列

探索更多來自 Vizlati 的內容

訂閱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。

發表迴響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