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窮人自從開啟紅按鈕,轉換人生變成富人」,然而現在才培養 富人的習慣!?

 富人的習慣
多年來,許多人的心中總是充滿著各式疑問:例如-富人的習慣-到底是什麼?我總會回答他:從小細節做起。
 
懷抱遠大志向的人比比皆是,為何只有少數人能一舉成名,而更多數人只能成為他人的墊腳石,成為他人茁壯成長的養分呢?箇中差異便在小細節的注重與否。
 
注定失敗的人通常不怎麼注重細節,他們自恃目標遠大,因而所作所為皆偏重大事,反而忽略一些極小的瑣事
 
但那些瑣事或許會掩蓋掉在大事上所下的全部心血,如同一塊美玉有了瑕疵,便不再是潔白無暇,自身價值也會大打折扣
 
而那些成功人士卻不是如此。他們總是先將瑣事處理完善後,再著手處理更為棘手的大事,避免被瑣事拖了後腿
 

就如同筆者於上一篇所說:

猶太人成功的秘訣-在於「懂得賺取90%人的錢」!事後遭其他國家力量喝止!

先打好基礎,厚植根基後,再做下一步的打算,這樣才是通往勝利的捷徑。但只過於吹毛求疵而過度注重小細節也是邁向失敗的一步

 
韓愈曾言:小學而大遺,吾未見其明也。因而,如何在其中取得平衡也是一門極為重要的課題,這也是通往成功必備的一步。
 
 但說是要在意細節,到底有哪些細節能具體的指出?在此筆者就提出幾點來說明一番
 

富人的習慣-和家人一同共進早餐

 在繁忙的現代社會,或許與家人共聚早餐是少見的事,多是一把攫起放在餐桌上的早餐而後急忙離開

抑或是在上班 上學途中才購買,一家人在早飯間談笑風生,悠閒的吃完後才出發將近絕響。

然而,一日之計的成功與否或許就藏在這小小的玄機中。

一名移居美國的母親育有六名子女,每一位孩子不是畢業於耶魯大學,就是畢業於哈佛大學

甚至,她與她的丈夫還被選為「過去一百年對美國最有貢獻的百名人士之一」。

她有一項獨特且絕對的準則,便是不論如何,一定要全家一同吃早餐。

她自述:能在早餐時間討論各種主題,也能得到家人的建議,他們能更為深刻理解到家庭的可貴,同時也能體認到如何更明智面對人生。 

美國哈佛醫學院研究更指出:孩子與家人共進早餐時所學到的詞彙與知識,是獨自看書的十倍

研究更指出,與家人一同用餐的孩子犯罪比例,僅是未與家人用餐的孩子的百分之十,跟家人共進晚餐的效果不僅止於子女教育

早餐就像是(第一顆按鈕),一頓好的早餐可以讓一天有不同的開始。

 一日之計在於晨,筆者堅信若一日生活不順遂,或許能從早餐開始改變起

早半小時起床,與家人一同食用早餐,不僅攝取足夠多的養分,也能在幾句閒聊中,看見家人對己的關心與情誼。

你可以喜歡:

坐第一排的位置

 以前在就學時,總會在選擇座位時,選擇第一排的位子。班級是以成績為指標,前十五可自選位置。

每次前十的同學總搶先選擇前排位置,那些十名後的同學卻偏好中後段的位置

然而每次段考後,穩居其位的總是前面座位的同學,為何會如此?

筆者認為,座位選在前排便是一種想要向上的一種意志

坐在前排的同學視線常會與授課教師相對,這也導致他們勢必得做出些許互動

然而也致使他們不敢過於放鬆於所授的課業上,唯恐授課教師突然詢問問題卻無法回答

這讓他們在課堂中少有發呆或是出神,而對知識的吸收更為有效率反觀坐在後座的同學,或許上課一開始能專心於學業上

但過了一會後,便感到無聊,或而聊天,或而睡覺,於學習上便有了瑕疵,久了整體的知識水準便有了天壤之別

在課業表現上有了高低之分,坐在前座並不一定能保證成功,沒有一定的自制及毅力也是枉然,但若佐以足夠的堅持,筆者想成功是水到渠成。

 成功人士的成功不是偶然,筆者認為從日常中的一舉一動便能一窺一二

能在每一次表現機會中展現自我,能在每一日早晨迎向美麗燦爛的一天,能在小細節處下功夫,能兼顧大小事而不過於偏重一邊,若能謹慎要求自己,並實踐,一陣子後,筆者認為或許會發現自己與富人的差距不會像之前一般巨大。

 

如果你想要更清楚富人的習慣有哪一些,你可以參考以下這本書,或許你可以從中吸收到很多,成功是可以從模仿來的!

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,不要忘記填上你常用的mail,這樣你就不會錯過任何有價值性的文章

Get new posts by email

探索更多來自 Vizlati 的內容

訂閱後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。

相關文章

發表迴響